人体的膀胱负责储存尿液,就像充满了水的气球,内壁附有一层纤薄的尿路上皮,外层则是逼尿肌组织。膀胱癌就是内壁的尿路上皮长出了不受控制的“坏细胞”,就像土地上长出了杂草,逐渐生根发芽并向深处的肌肉层浸润。许多人觉得,膀胱癌早期没有症状,其实只要我们警惕无痛性血尿这一关键信号,及时通过膀胱镜等工具筛查,就能早期发现并“精准除草”。同时,需记住:健康生活方式与规律复查是最好的防癌“盾牌”。
身体会发出“红色警报”
膀胱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信号灯”。尿液可能呈现粉红色、洗肉水色或西瓜汁色,通常不痛,可能间歇出现,一旦出现应立即就医。其提示信号包括排尿习惯改变:如尿频、尿急(总想跑厕所)、排尿灼痛等。晚期甚至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腰背痛、骨痛、体重下降等。
膀胱癌可分为两大类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浅表型):好比“杂草只长在土壤表面”。肿瘤仅长在膀胱内壁的黏膜层,没有向下扎根到肌肉层。这类约占初发患者的70%-80%,生长较慢、危险性较低,但容易复发,就像杂草容易重新冒头。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浸润型):相当于“杂草根须已扎进土壤深处”。肿瘤穿透了内壁,侵入膀胱的肌肉层,甚至可能通过“土壤中的水系”(血管或淋巴管)扩散到其他部位。这类肿瘤更具侵袭性,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筛查影像病理齐上阵
一旦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或体检提示膀胱占位,应进一步检查排查膀胱癌风险。
初筛工具:B超。利用手持“透视仪”扫描膀胱,能发现较大的肿物,但小肿瘤可能漏网,无辐射但分辨率较低。
进阶评估:CTU/MRI扫描。利用大型“透视仪”扫描膀胱,需注射造影剂,能更清晰地展现病变累及范围及肾盂输尿管情况。如果怀疑为浸润型癌,还能进一步判断肿瘤是否“扎根太深”或扩散到周围组织。
确诊金标准:膀胱镜检查±活检。将一根带摄像头的软管经尿道伸入膀胱,“直视下”查看内部情况。如果发现可疑病变,可夹取一小块组织,送病理科在显微镜下判断是否为癌细胞。
无创尿液检查:尿液脱落细胞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收集尿液,检查其中是否存在脱落的癌细胞,适合未发现病灶但怀疑膀胱癌的患者。
如何“精准除草”治疗
治疗选择取决于肿瘤类型、分期和个人情况,就像“园丁”对待不同深度的杂草。
非肌层浸润癌(浅表杂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用内窥镜进入膀胱刮除肿瘤(微创除草),术后膀胱灌注药物预防复发(喷除草剂)。
肌层浸润癌(深根杂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切除整个膀胱,并用肠管重建“新膀胱”或输尿管造口(彻底翻土);保膀胱综合治疗:化疗+放疗+微创手术,三明治疗法多角度围攻癌细胞。
晚期/转移性癌:以全身治疗为主,如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
降低风险记牢几招
对于一般人群,以下措施能显著降低膀胱癌发生风险:
戒烟!戒烟!戒烟!:吸烟是膀胱癌最大风险因素,烟草毒素经尿液浓缩后长期浸泡膀胱,相当于在用“毒水浇灌土壤”。
多喝水,少憋尿:每天饮水≥2000ml,稀释尿液中的致癌物。
减少化学物暴露:化工、染料行业工作者需做好防护。
对于膀胱癌患者,定期随访与维持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复发与进展风险。
【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膀胱癌亚专科团队致力于改善膀胱癌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常规开展涵盖膀胱癌早中晚期治疗的各种手术及治疗手段,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激光手术、机器人全膀胱切除术、腹腔镜及开放全膀胱切除术、各种尿流改道技术(回肠新膀胱术、回肠代膀胱术及输尿管造口术)等。至今,科室已开展多项国内外膀胱癌创新药械临床试验,基础研究致力于精准医疗,通过无创尿液分离和培育技术定制患者肿瘤细胞扩增平台,相关成果发表在国外高水平期刊。
(作者依次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主治医师)股票配资平台统计网站
旺鼎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